2018年怎么做餐飲新品牌?

時間:2018/1/19 20:52:24 來源:鹿鹿餐飲大白話 責任編輯:安迪

【摘要】 從2017年底開始,不少餐飲創(chuàng)始人都開始和筆者交流一個問題“我想做新品牌,只有初步的概念,還沒想好具體怎么做?你說呢?”雖然是同樣的一個問題,但大家正在經(jīng)營的品類其實是完全不同的。這讓筆者開始思考,當原有品牌遇到了某種瓶頸或阻礙時,大家紛紛在尋找破局點,新的機會點。到底怎么做,往那個方向做?大家心里往往沒底。

從2017年底開始,不少餐飲創(chuàng)始人都開始和筆者交流一個問題“我想做新品牌,只有初步的概念,還沒想好具體怎么做?你說呢?”雖然是同樣的一個問題,但大家正在經(jīng)營的品類其實是完全不同的。這讓筆者開始思考,當原有品牌遇到了某種瓶頸或阻礙時,大家紛紛在尋找破局點,新的機會點。到底怎么做,往那個方向做?大家心里往往沒底。

  我們從這個問題出發(fā),今天聊聊,開發(fā)新品牌這事兒的一個思考路徑。

  為什么要做新品牌?

  筆者認為,動機很重要。

  到底為什么要做這個新品牌?是新商業(yè)模式的新探索,是同品類不同維度的縱向延伸,還是原有品牌遭遇瓶頸下的對策?

  有時,我們說做一個新品牌,就源自那一刻“靈光乍現(xiàn)”。對!我做一個新品牌不就行了嘛!但是冷靜下來想一想,到底為什么要做這個新品牌?它的價值有多大、有多遠?是不是一定必要?它是我的一時沖動,還是我深思熟慮下的結果?

  有時,我們并不是真的想馬上做一個新品牌出來,而是想解決一個眼下的問題,甚至是跟風的舉動……通過理性的自我對話與思考,再來做出有關新品牌的決定,才會有更清晰的判斷。

  在做新品牌之前,先問自己,為什么要做?給一個能說服自己的原因,確定一個重要的初心。

  做新品牌之前,是否有整體規(guī)劃?

  古人說“牽一發(fā)而動全身”,筆者認為,做新品牌,要建立整體戰(zhàn)略規(guī)劃。咱們可以分兩個維度來理解。

  一個是,新老品牌看似是自己事業(yè)的不同模塊,但它背后卻是一件事。那么我怎么去安排好整個“局”?未來誰主誰輔?就得有自己大的戰(zhàn)略與節(jié)奏,這才能不焦慮,也能給大家以信心。

  另一個是,具體對于這個新品牌,“從無到有”可以說是一次再創(chuàng)業(yè)行為,店開出來不難。但如何“從有到好”,那就牽涉到這條“路”怎么走下去。是“路”就有不可測的風險,更需要有整體性的計劃,這樣才不會被輕易打亂,不被其他非重要的事牽引,才能抓住關鍵,更接近成功。

   后是預期,新品牌我要做到一個什么高度,有沒有承擔全盤失敗的能力,會不會影響老品牌本身的根基。在媒體的報道中,我們時而會看到“任性的餐企”。但是,“任性”的表面下,它有著更深的邏輯?!叭涡浴钡男袆又?,它具有完全可承擔的“資本”……

  為什么大家做新品牌的過程中,有時會“撿了芝麻丟了西瓜”?就是因為沒有建立整體戰(zhàn)略規(guī)劃,導致會被一些小問題困擾,甚至延誤重要的時機。

  并不是做大了之后才能談戰(zhàn)略,恰恰相反,是有戰(zhàn)略思考的創(chuàng)始人才更容易做大。

  新品牌啟動,你和團隊的精力如何分配?

  大家聊新品牌的時候,可能眉飛色舞、表情亢奮。這時只需一個問題就會讓大家陷入沉思——“咱們的團隊應對的來嗎?”

  當我們在做新計劃的時候, 困擾我們往往的并不是錢、資源、選址等問題,更大的問題是人,是落地執(zhí)行的團隊。

  不談今天在餐飲行業(yè),人力成本的上漲速度。就算愿意付出更多成本,關鍵性崗位上的人才空缺,也會讓創(chuàng)始人坐立不安。而所有的事業(yè)、事物,通通需要“對”的人,“對”的團隊來通力協(xié)作。

  往往是,好不容易自己穩(wěn)下來,也攢了一撥不錯的團隊,接下來新品牌啟動,又將陷入“青黃不接”的境況中去,確實頭疼。

  沒有了 步、第二步的思考,到了這里,就更難想的清楚了。只有做好了準備,個人精力和團隊的行動力才能施展的開,一切才能有序開展。

  新品牌需要沿用原品牌名嗎?

  “我做這個新品牌,打算沿用原有的品牌名,畢竟市場的積累在哪里,你看呢?”

  這是一個筆者遇到的常規(guī)性問題。那么,到底要不要使用原有的品牌名呢?我想并沒有標準答案。用或不用,要看如何去思考。

  在2017年10月,筆者去北京參加掌柜攻略活動,參觀了大董、小大董等品牌。以大董舉例,它的想法是用好“大董”這個品牌,所以有了大董、小大董、大董鴨等一系列品牌。從筆者的視角來看,有兩點可以重點思考: ,你的原有品牌做到什么程度?是否真的有這個影響力?第二,你的原有品牌和新品牌之間,關聯(lián)性程度如何?對目標消費市場有價值嗎?

  我們再來看,大董確實是個有價值的知名品牌,大董做的是高端特色餐飲(中西融合創(chuàng)意菜)。小大董基于這一基礎,做的模式更輕、更具性價比,這時名稱的沿用在消費者的心中有價值感,品牌的認知勢能發(fā)生了有效轉移。

  但大董鴨則不然,當延伸到漢堡快餐(客單價40-50元)時,原品牌與此關聯(lián)性偏弱,對于目標客群價值也不大,效果也會打折。因此,這一問題的答案更需要從實際情況出發(fā),去探討,才能找到答案。

  新品牌如何落地?

   后就是,新品牌如何有效落地。如果已經(jīng)有了一個完整的思考,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,就來到落地的部分。大家可能會說,落地這個已經(jīng)很熟悉了,不過是找鋪、開店、經(jīng)營,都是繁瑣的事務,做就行了。

  對于落地,大家的經(jīng)驗的確在實踐中打磨的很豐富了。筆者在此有一個建議,就是盡量去建立品牌落地的主動性。為什么這么說?有時我們開店并非是主動的,而是被動的。

  在哪開?不在哪開?和哪個購物中心去合作?這樣的價格能不能接受?很多時候我們都是被動的。算算賬,開一家店在購物中心里,一般一百萬是跑不了的,但是這種缺失主動計劃,被動去開的方式,風險很高。

  那怎么能“主動”的了呢?筆者認為,今天餐飲的競爭,歸根到底是創(chuàng)始人思維與認知能力的競爭,想到了才能做的到。當我們做一個新品牌,如果能從 點開始一步步思考,先思后行,謀定而后動,那么這個主動權并不難建立。